鳳凰網港股:疫情影響綠電裝機,風光能源長期向好——專訪水發興業能源總裁王棟偉
返回2021年以來,在全球雙碳轉型大趨勢和國內“雙碳”政策目標的驅動下,以“風光”為主的清潔能源成為政策發力點,新能源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速,綠電屬性的大基建時代來臨。
然而回顧過去一年,新能源企業在資本賽道上并未能實現“戴維斯雙擊”,不僅在股市上估值回落,其業績增長幅度也未能達到市場預期,甚至有部分企業面臨業績下滑的情況,其原因究竟為何?
日前,港股上市公司水發興業能源(00750.HK)的總裁兼執行董事王棟偉先生回應了鳳凰網港股的采訪,對公司在2022年面臨的經營壓力和發展情況進行了說明。在王棟偉先生看來,2022年的疫情短暫地影響了新能源基建的進度,但長期來看,“風光”能源發展向好的趨勢不變,新能源基建領域將長期處于景氣周期。
據悉,水發興業能源是山東省屬國有企業水發集團的一級權屬公司,聚焦于清潔能源與綠色建筑等領域的系統服務與運營。公司長期戰略目標是以風電、光伏、儲能作為主要的業務推動力,重點發展清潔能源電站項目投資、建設及運營業務,逐漸向專業的綠色電力運營商轉型。2022年全年,公司實現收入49.14億元,同比下降24.44%,實現凈利潤2112.3萬元;同比下降92.4%。
以下是訪談的主要內容
《鳳凰網港股》:公司2022年業績出現下滑的原因是什么?
王棟偉:公司在2022年的業績相較過往是下降了不少的,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影響。首先是疫情,2022年疫情防控還沒有放開,對項目的開工和建設造成了不少影響。水發興業的大部分建設項目都在境內,像是湖北、山東這些地方,難免會面對項目延遲和停工,新項目開發進展也比較緩慢。據我們內部統計,大概有接近400MW的項目受到了疫情影響,未能在2022年底前建成并網,導致2022年收入和利潤大幅下降。
同時,疫情的影響下,整個大環境都有經濟下行的情況,整個營商環境都不太好,部分客戶的資金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短缺,公司應收款項中就有一部分不能按期收回?;跁嫓蕜t的要求及審慎的審計制度,對公司的應收款做了一些計提壞賬準備。
其次則是原材料這一塊,我們的光伏EPC成本這塊,光伏組件占了較大比例,而組件價格在去年一直維持在較高的位置,最高的時候漲幅同比超過20%,做下來項目就不賺錢了,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公司的盈利。
為了保障項目能夠順利進行,2022年公司新增融資額大概在14億元,基本都投到了尚在建設的項目中,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融資成本,讓今年的賬面盈利沒那么理想。
2022年美聯儲加息這個事情,對公司的利潤也產生了一些影響。美元因為加息一路上漲,人民幣相對貶值了,公司2022年因為外幣匯率波動較上年減少了將近8000萬元的匯兌損益,2021年實現匯兌收益約3400萬元,而2022年則產生了4650萬元的匯兌損失,一來一回就導致了利潤的下降。
《鳳凰網港股》:面對2022年度的業績大幅下滑,公司在2023年有哪些應對措施?
王棟偉:面對較嚴峻的宏觀環境,公司對項目的進度做出了一些調整,把一些原定于去年開工的項目向后延期,像光伏項目里面,就有差不多600MW的項目延期了,等到材料價格下來后再開工,能夠保障項目的利潤?,F在國內的光伏組件價格下降至1.65元/瓦左右,逐漸回歸理性,后續項目會陸續開工。
同時公司在項目儲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,保證項目在環境好轉時能夠盡快開工建設。目前公司儲備的清潔能源項目裝機容量約為13GW,正在積極推進一批重點項目,包括吉林通榆200MW風電項目,海南澄邁100MW農光互補項目、廣東湛江150MW漁光互補項目等;新增超過30億元的綠色建筑項目訂單,包括固德威智慧能源研發樓、明陽智慧能源集團、雄安·電建智匯城等這些超億元的大型綠色建筑項目。
《鳳凰網港股》:公司目前的光伏風電項目在手訂單有多少?
王棟偉:公司的清潔能源業務是按照“風電主導、光伏擇優、儲能推進”原則加大業務布局,目前在山東、廣西、湖北等地在建的光伏風電項目規模約702MW;新增海南、西藏、湖北等地的光伏風電項目總規模517MW將陸續開工。
《鳳凰網港股》:后續打算如何償還到期的貸款?
王棟偉:首先是通過營業利潤來償還貸款。目前公司的電費收入已經形成了比較穩定的現金流收入,2022年電費收入達到了4.7億元。隨著今年隨著吉林通榆100MW風電項目并網,3月完成的252MW光伏項目并購,以及其他在建項目陸續并網,預計電費收入將持續增長。
其次是發行綠色熊貓債,公司已經取得了上交所出具的非公開發行綠色公司債券的無異議函,額度為15億元,會結合市場情況在合適的時機安排債券發行。
同時,公司也在積極和銀行對接,目前已經與主要合作的銀行進行了積極的溝通,并初步達成了共識,約有四成的銀行貸款可進行續期操作。
《鳳凰網港股》:公司在2023年是否有并購計劃?
王棟偉:近期公司已完成對母公司控股的水發清潔能源公司的并購,新增光伏電站252MW,預計每年發電量約3.3億度,電費收入貢獻將超過2億元。
公司2023年的清潔能源電站規模的增長以自主開發為主,公司已經儲備了大量的優質項目,緊扣大基地、鄉村振興綜合能源等主題,我們已成立工作專班,對儲備的甘肅、青海等大基地項目,逐一重點突破。(轉自鳳凰網港股)